这篇回答是一个合集,记录了自从我有记忆以来亲眼观看过的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些一边倒比赛。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比赛都是各自领域内最为顶级(或之一)的赛事,在这样重大的比赛中,出现的碾压令冠军显得更有含金量。
(1)尤塞因·博尔特,2009 年柏林田径世锦赛,男子 200 米决赛,19.19 秒 (WR)
这是我看过的田径史上【最有震撼力】的一次大赛碾压(在博尔特之前,是 Micheal Johnson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 200 米决赛跑出的 19.32 秒,这个成绩刷新原世界纪录 0.34 秒 之多),也可能是博尔特的生涯最佳比赛:起跑、加速、保持、冲刺,博尔特几乎都做到了无可挑剔。
博尔特位于第 5 道,起跑用时仅 0.133 秒, 是八位选手中最快的(第 2 快 0.146 秒),对于身高达到 1.95 米、起跑在世界顶级运动员中并不是特别出色的博尔特来说,这非常罕见。
博尔特仅用时 4.7 秒,就完成了对第 6 道选手爱德华的超越。告诉你两个事实:
200 米相邻两道起跑线 米,从图中看,博尔特和爱德华只跑了不到半个弯道,也就是差不多 4 米的距离,4 秒追 4 米,这在顶级比赛中,差不多是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距离,更何况,身高 1.95 米 的博尔特最强的地方并不是最开始的加速;
博尔特能迅速完成超越,并不是因为对手太弱,爱德华可是本次比赛的亚军,并
。可以肯定的是,爱德华能跑出如此优异的成绩,和博尔特在他身边的压迫密不可分。
大约在计时器显示 10.8 秒(实际上大约是 10.9 秒)的时候,博尔特率先完成了弯道,进入最后的直道冲刺。
这是什么概念呢?科普一下:在 200 米中,弯道是 114.04 米,直道是 85.96 米。
10.9 秒跑完 114.04 米,每秒差不多是 10.46 米,以这个速度跑完 100 米只要 9.56 秒,这是比世界纪录更快的速度,请注意,这是在弯道,并且博尔特还要为冲刺预留体力!
200 米和 100 米不同,虽然同样是无氧运动,但运动员绝不可能在整个后半程都保持最高速的运动,基本上,过了一百米以后运动员都会遇到体力不支而降速的过程,但纵观博尔特的后半程,除了在 16~17 秒的时候略微有一点点降速,其他时候都几乎保持了最高速,最后冲刺也没有放松。
下图是博尔特冲线的瞬间,领先第二名大约 7 米,这在 200 米中是碾压的距离。
而 19.19 秒,比原世界纪录(是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提升了 0.11 秒之多。这个世界记录,在目前看来,或许会保持好几十年。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这次比赛,风速是 -0.3 米/秒,并且刚刚下过雨,赛道有点湿滑。也就是说,博尔特这次破纪录,并没有天时地利的照顾,完完全全是实力的碾压!
这不是博尔特的最好成绩(一年后在柏林世锦赛,他跑出了 9.58 秒),但却是最著名的比赛,冲刺阶段的减速和「回头望月」都让这次比赛成为了永远的经典。
这也不是牙买加队的最强比赛(一年后在伦敦奥运会,他们跑出了 36.84 秒),但却是我看到的在 短距离竞赛的最强碾压(第二名法国队的成绩仅为 38.20 秒,差了足足 1.16 秒之多)。博尔特第一次在大赛中跑最后一棒,表现非常完美。
其实在最后一棒之前,美国队似乎还是有机会的,但在博尔特的威慑之下,最后一棒交接他们竟然掉棒了……心疼美国队。
除此之外,北京奥运会 200 米决赛博尔特也跑出 19.30 秒,领先第二名多达 0.66 秒,也是他的经典比赛之一。
(2)伊辛巴耶娃,2008 年北京奥运会,田径女子撑杆跳高,5.05 米 (WR)
在奥运会不到一个月前,伊娃刚刚以5.04 米的成绩第 23 次打破了世界纪录,状态正佳,这也使得她成为了这次比赛的绝对热门,但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这次夺冠,会轻松到这种地步,但更没想到,她的打破纪录的历程,又是如此艰难。
伊娃第一跳就选择了 4.70 米,并一跃而过。这对伊娃来说只是一个练手的高度,但这个时候,除了她以外,场上只有 3 名选手了。
在 4.80 米这一高度上,选手们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俄罗斯双姝费奥法诺娃和戈卢布奇科娃均是三次试跳失败,这样上届奥运亚军费奥法诺娃就以 4.75 米摘得铜牌,而戈卢布奇科娃因为在 4.75 米有一次失败,所以相同的成绩下,她只好屈居第四。而美国选手珍妮弗-斯图钦斯基则是越过了 4.80 米。
伊娃呢?根本没管她们,而是自顾自地选择了 4.85 米的高度,并且一跃而过……
随着斯图钦斯基在 4.90 米的高度上三次试跳失败,实际上伊娃在仅仅跳了 2 次的情况下就已经将金牌收入囊中,这在奥运会跳高类项目中即使不是绝无仅有,也是极其罕见的。
由于这时其他田径项目已经结束,所以在全场 9 万名观众的注视下,伊娃开始了对记录的冲击。没想到的是,这次冲击,竟然花了近半个小时。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伊娃并没有直接去冲击 5.04 米的世界纪录,而是先选择了 4.95 米,如果能够跳过,她将刷新由自己在雅典奥运会上创造的 4.91 米的奥运会纪录。
毕竟在一个月前刚刚跳了 5.04 米,人们觉得她会很轻松地跃过 4.95 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第一次试跳,她竟然很干脆地失败了。于是伊娃立即到场边与传奇教练彼得罗夫沟通,但助跑还是有一定的问题,第二次试跳,依然失败。
难道她的奥运会旅程就这样结束了?幸好,最后一条,她平复了心情,终于很完美地跃过了横杆。
然后,伊娃随即将横杆提高到 5.05 米,以期完成个人第 24 次改写世界纪录的壮举,在全场观众节拍的带动下——
伊辛巴耶娃将自己蒙在白棉布下深思了几分钟后重新登场,终于跃过了 5.05 米的横杆!
在奥运会这么大的场面下,一个人霸占了 9 万现场观众和数亿电视观众的目光长达半个小时,除了伊辛巴耶娃,恐怕是没有第二个人了。
在游泳比赛中,运动员的实力相对来说会比较接近,很少产生真正碾压的情况。不过依然有几次比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孙杨,2012 年伦敦奥运会,男子 1500 米自由泳,14 分 31 秒 02 (WR)(待填充)
(2)菲尔普斯,2008 年北京奥运会,男子 400 米混合泳,4 分 03 秒 84(WR)(待填充)
注:乒乓球的碾压比赛太多了,到底选哪个好呢?想来想去,还是选了08年奥运会,这是首次在奥运会中引入团体赛,为的就是限制中国拿奖牌。结果,中国获得4金2银2铜——什么概念呢?就是把能拿的牌都拿了。
2012年伦敦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小威廉姆斯 2:0 莎拉波娃(待填充)
刘春红,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重女子69公斤级,总成绩 286 公斤(WR)(待填充)
易思玲,2010年慕尼黑世锦赛,女子十米气步枪,505.6 环(WR)(待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