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问题研究述评

1882爆发的英埃战争,是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疯狂进行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缩影。英国资本主义以武力了埃及的人民民族解放运动,致使埃及从一个主权国家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埃战争后,埃及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达72年之久。埃及由于自己重要的地理位置,廉价劳动力和充足的工业生产原料,为巩固英国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坚力量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埃及在历史上其实多次被其他国家所征服。到了近代16世纪初,土耳其人成了尼罗河三角洲的主人。直到18世纪后期,埃及人才经过浴血奋战而再次成为了金字塔的主人。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打埃及的主意。

西方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帮助埃及开通了举世闻名的苏伊士运河。尽管埃及在名义上对运河拥有主权,但是经营权却在外国手中。

十九世纪中后期,埃及政府陷入财政危机,西方资本主义趁火打劫。他们表面上出人出力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样子,实际上大肆搜刮埃及的经济资源。

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取得了苏伊士运河的经济权,从而扼住了埃及经济的咽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抗争。以陆军中校艾哈迈德·阿拉比为首的祖国党逆流而上,向埃及人民大声疾呼,主张实行埃及独立。

祖国党的独立主张引起了英国的不满。英国政府控制下的土耳其埃及领导者组成了反动政府,解散了埃及议会,同时开始疯狂抓捕祖国党人。

1881年9月,阿拉比率领他的军队在埃及起义。起义军包围了政府,并强迫政府重新开启议会。随后祖国党参加了政府的组阁,阿拉比出任陆军大臣,成为国家的实权派。

当时的埃及总督陶菲克不满阿拉比政府执政,逃到了亚历山大港,请求英国人的保护。英国政府深为震惊,为了重新夺回对埃及的控制以保证英帝国的利益,英国政府决心向埃及开战。

1882年7月11日,由5700名船员,12艘船舰和2.5万陆军组成的英国军队袭击了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以装备落后的埃及部队去迎战强大的英国海陆联军无疑是鸡蛋碰石头。经过一边倒的交战之后,埃及军队伤亡了近2000人,英军成功在亚历山大港登陆,并对其进行了洗劫。

国难当前,祖国党立刻向全国人民发布了紧急公告,向英国宣战。由阿拉比率领的埃及抵抗力量在首都开罗的北面加强了防守。英国军队受到了埃及军队的强烈抵抗,无法从北部向首都开罗推进。位于东面的苏伊士运河是阿拉比防守的一个重要软肋,但是阿拉比相信了运河管理方保持中立的诺言而没有调集重兵防守苏伊士运河。

狡猾的英军于是把进攻路线从开罗北部转到了东部的苏伊士运河。同年8月大量的英国军队在苏伊士运河地区登陆,并占领了运河沿岸的埃及城市。9月,一场决定胜负的大决战在开罗外围展开。

战役初期,埃及军队英勇抵抗装备精良的英国部队,并且守住了阵地近两个星期。于是英国军队改变了策略。他们收买了附近游牧部落的一些首领,其中有的部落还是参战的埃及部队。英军于9月13日终于突破了内部出现裂缝的埃及联军并取得了战役的最终胜利。

起义军退到了开罗城。起义军与城内居民一起浴血奋战,誓死保卫首都开罗。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开罗城内的部分军官叛变。

他们打开了城门,放英国军队进入了首都开罗。9月15日开罗陷落,以阿拉比为首的大量爱国将领被英军俘虏,同时英军屠杀了大量的平民。之后英军占领了开罗周边地区,以及整个埃及。这场战争最终以英军战胜而结束,埃及从此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二十世纪中期,英国和埃及达成协议,从而结束了英国对埃及七十多年的军事占领,这才标志着英国殖民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落下了句号。

埃及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它薄弱的工业基础以及装备落后的军队。现代战争拼的就是经济与科技。如日中天的英帝国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作后盾,船坚炮利,训练有素,和落后的埃及军队相比,各方面都占了上风。

其次,反英联盟的脆弱也是埃及失败的重要原因。阿拉比是陆军军官,他代表的是埃及国内的资产阶级。他没有有效地发动全国各阶层人民群众参与到抗英的洪流当中。第三个原因就是以阿拉比为首的军方领导犯有严重的决策错误。

他们过于轻视敌人,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战争的复杂性,和制定周全的防御计划。而且,埃及军队在战术上也不够灵活机动。埃及军队过于依重大兵团与英军进行正面抗击,而没有运用更多灵活的战斗方式,和广泛利用爱国民间武装的力量更有效地抗击英军。

英国占领埃及后,以埃及领事为实际的独裁者,为英国执行在埃及的代理人统治。英国占领者为了本国利益,间接催毁了埃及的民族工业,致使整个国民经济只能依赖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体系。

为了大英帝国的经济发展,占领者在埃及推行了把棉花作为单一种植物的制度。这一举措使埃及成为英国棉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产地,为英国的工业发展保证了充足的原料输入。埃及同时成为英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重要场所。

反观埃及,由于国民经济的单一性,埃及民族工业遭到了全面的破坏。埃及不但丧失了国家主权,同时也失去了对经济的控制。

从此,英国成为连接亚欧的苏伊士运河的实际主宰者。英帝国从此控制着这个世界经济的重要大动脉达72年之久。这项特权不仅保证了大英帝国航道的畅通,同时也为其遍布世界的殖民地统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